【教师楷模】师德标兵先进事迹展(一)


作者: 时间:2019-09-03 点击数:

 

韦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从教30余年来,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深信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春风化雨般成为学生的榜样、良师益友,他身体力行地用品格与知识传授给学生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他能者为师、教导有方,在从教的路上脚踏实地,他坚信只有自己有墨,才能授人以渔。韦鸿老师每早都会准时到达办公室,开始整理学术资料、撰写论文以及进行教学备课;每晚,同楼层的办公室都熄灯了,他还坐在办公室里,为学生答疑解惑;周末的时候,若有同学有需要,他也会尽力解决。

(一)严于律己不给学生添麻烦

韦鸿老师担任核心基础课的教学,如果缺勤那就是对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三十多年来,“不缺勤”是他最得意的一个标签,但这个标签背后却是难以想象的付出与自律。多年兢兢业业工作,身体状况不是太好,长期有高血脂、颈椎病,也容易患感冒。但是,韦鸿老师严于律己,身体上的毛病都是忍着挺过去,工作中的困难都是想办法解决。有一次他病了,在医院打吊瓶,为了赶着上下午第一大节课,在吊瓶还未打完的情况下,拔掉吊瓶赶去上课;教学上需要辅导资料,他考虑到部分学生家庭困难,都是把教学辅导资料、习题解答用课外时间弄成电子版,再拷给学生。生活和工作中的事情都按照师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春蚕吐丝、蜡烛滴落,不给学生添一点点麻烦。

(二)春风化雨不让学生有负担

韦鸿老师对学生非常负责。课外功课辅导、心理辅导、未来规划……都会耐心地告诉学生。毕竟师者,传道授业解惑都很重要。2013级金融3班张馨悦同学,家里条件不太好、性格内向、生活上有一定困难,又不愿意让同学们知道,影响了学习。在教学中了解到该情况后,通过和辅导员沟通,在学院争取了一个勤工俭学名额,解决了其生活上的困难。2006级国贸2班的付晚霞同学,能力较强,学习也比较好,但在专业方向上一直比较模糊,不知道自己应该往什么方向上发展,韦鸿老师通过多次与她谈心,帮助她确定了自己考研的方向,也确定了自己考研的学校。但第一年考试不理想,成绩出来的当天凌晨,韦鸿老师给她打电话,在电话中给她安慰,之后又多次谈心,确定方向。是再考?还是工作?通过谈心,付晚霞决定再考,并且在她备考过程中,韦鸿老师定期对她辅导、谈心,第二年,付晚霞以410多分考取华中科技大学金融专业。还有2012级金融3班的聂本园同学,在人生发展、专业方向上摇摆不定,通过多次谈心,帮助他确定了自己的发展方向。除了本院的学生,还有物理学院、数学学院的考研学生也慕名来咨询,都会抽空热情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三)亲力亲为不让学生感无助

众所周知,学生们所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书本上的东西,牵扯到研究,他们就可能会手足无措。这个时候学生们就像是航海的新手,十分渴望看到灯塔指引前行。韦鸿老师总是甘愿放下自己手头的事情,亲力亲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研究经验告诉他们。

2013年带着5名学生开展了一个科研项目:工商资本进农村的经营状况调查。说到那次科研经历,韦鸿说:“那大概是我做的最艰苦的一次科研工作了。”虽然正值暑期,但为了了解详细的情况,他开车带着学生跑农村、做调查。他们前往潜江、江陵、洪湖、保康、宜昌宜陵区等地的农村进行实地调研。下乡的辛劳、奔波的劳苦没有让这一支科研队伍屈服。连日的奔波也让这支科研队伍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相关科研成果也被评为湖北省科协2013年度国家级科技思想库(湖北)优秀科技工作者建议二等奖。 “这一次科研活动最重要的是带领同学进入了科研领域的殿堂,切身了解了科研的调查研究方法。也锻炼了同学们吃苦耐劳的精神。”

(四)严控过程不许学生走形式

韦鸿老师要求研究生每两周向他汇报一次学术心得。汇报不是走形式,是真枪实干,还会认真做笔记,并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和汇报内容提出实实在在的建议。很多学生都从两周一次的汇报中学到了很多。对每一个人的每次汇报都仔细点评——哪些地方较好,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很多同学都从这种汇报制度中学到了做研究的基本方法,写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如何选题,如何写综述,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如何做模型等。其中陈凡同学便受益颇丰,在3年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了10篇左右的论文,其中5篇核心,2篇C刊。硕士毕业后顺利考取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专业的博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韦鸿老师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对自我实现的追求。长期以来,韦鸿老师恪守着“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的人生格言。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将进一步严于律己,时刻牢记学生的期望,继续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水平,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受学生喜爱的、具有高尚品德老师而不懈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长江大学工会委员会 地址: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技术支持:武汉冠兴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