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
先进典型

【教师楷模】师德先进个人先进事迹展(二十六)

时间:2019-09-06编辑:工会点击:来源:

贺美,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在资源学院,有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女教师。她带着些许稚气的面庞,身上仍散发着浓浓的学生气,很多对她不熟悉的同学总以为她是学生。她就是资环学院水文与环境系的系主任兼专业课教师贺美。她利用自己的真诚与耐心,认真教育与指导学生,与同学们关系融洽,亲密无间。她奋战于科研与教学一线,教学上兢兢业业、精益求精、治学严谨,科研上敢于探索,与时俱进。

精益求精,是兢兢业业的教育工作者

贺美老师主讲《水环境保护》、《水污染与水质分析》、《环境毒理学》等水文与水资源专业的本科生核心专业课。她是一位深受广大学生尊敬和爱戴的老师。她师德高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专业理论课的老师,她课前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资料,制定详细的授课计划;课后仔细地批改同学们的作业,主动去发现同学们学习中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对同学们加以引导;她坚持经常听其他前辈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她积极参与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发表教研论文,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勤思考,多学习,积极寻找提高同学们学习兴趣的教学方式,希望在指导与培养学生方面能找到更多因材施教的方法,让学生们的学习态度由被动逐渐变为主动。性格坚韧的贺老师在怀着六个月身孕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参加长江大学第七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在课堂上,她总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讲台上,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近年来已连续三年荣获长江大学教学质量优秀奖(2015-2018)。

在课余,她结合生活实际,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去点拨引导,循循善诱,多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她积极参与《水文地质实习》等实践教学工作,并积极鼓励同学们参与到各类科研项目中,亲身感受研究的乐趣。迄今为止,共指导本科毕设46人次,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指导的学生先后获得湖北省优论文2篇、国家级大创项目结题优秀、长江大学第六届大学生创新论坛报告会二等奖、长江大学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等荣誉。另外,她还指导了本科生以第一作者攥写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贺美老师经常用屈原的名作《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提醒自己:追寻教育的道路上还很漫长,学习永无止境,一定要继续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将自己的科研理念与精神逐渐传递给学生们,为国家的教育工作奉献自己应有的力量。她勤奋、守纪、求实、进取、谦逊随和的性格,以及她的这种探索精神吸引了不少本科生与研究生参与到她的科学研究中,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争着要她指导毕业论文。

贺美老师担任班主任期间还是一位真诚耐心的谈心工作者。她刚到学校就被任命为班主任,当时并无多少经验。班上的同学们刚进校时,都显得有点羞涩,不太敢与老师交流,男生与女生之间交流也甚少。她仔细思考了其中的原因,并与几个同学私下交流后,发现同学们还沉浸在初高中阶段的师生及男女生间的那种相处模式中。因此,她与时俱进,大胆开拓与同学们的交流谈心方式。现在的学生都是90后,非常在意自己的隐私,且办公室或教室是个比较严肃的地方,他们很难放松地跟老师沟通与交流。因此她常常与班上的同学在操场上一边散步、一边谈心,通过单独谈话的形式,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去悉心教导他们,跟他们谈理想、谈感情、谈人生,在畅谈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和感受做人的道理。而对于班上的“问题学生”,她采取耐心沟通、把握重点、各个击破的方式进行交流沟通。当时浙江电视台的《奔跑吧,兄弟》节目非常红火,她在与同学们沟通后,在班上也举办了一个《奔跑吧,水文21302》的活动。通过与同学们一起玩游戏,她拉近了与同学们的距离,同学们也开始愿意对她敞开心扉。在学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她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在学生取得成绩的时候,她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励,再创佳绩。每当碰到生活、感情和学习的问题,学生都当她是大姐姐,向她倾述。她带的班级成绩优异,科研项目参与度高达60%,同学们乖巧懂事,多次获得“优秀班级体”的称号,受到了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她个人分别于2015、2016年度荣获长江大学“谈心教育先进个人”与“学生最喜爱的老师”的称号。

奋战科研一线,是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

贺美老师奋战在科研一线,是长江大学“十二五科研百人”与首批“菁英计划”人才,是一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近年来,主要从事生态毒理学、环境微生物学等方向的科研工作。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完成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创新项目1项,作为研究骨干成员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省部级项目。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环境化学、生态毒理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9篇(SCI一区3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作为第一申请人获批发明专利1项。

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她敢于探索。她深知所在科研领域的前言热点,一有空闲时间就走进实验室,亲自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不断学习新型的实验技术,以缩短与国际研究之间的差距。近年来,由于合成有机化学品在化工、医药、农药等领域应用广泛,它们的分布极广,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对于这些合成化合物而言, 生物降解是最重要的降解过程之一, 生物降解速率对于预测合成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转化、归宿和风险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生物降解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 受温度、受试物浓度、生物量等多种因素影响, 而化合物结构更是影响化合物降解性的主要因素。鉴于此,贺美副教授在相关领域开展系列的科研工作,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重点针对有机化学品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与结构的相关性开展研究。通过多年的努力,她采用OECD推荐的多种快速生物降解测试方法,阐明了影响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类有机化学品快速生物降解性的分子结构参数,以及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的快速生物降解性与结构的相关性规律,为合理控制合成有机化学品的排放从而降低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执行过程中,贺美副教授抛出了新的思路:除了从化学物自身的结构方面下手,是否还可能在外界生物的生理生态特征角度,更充实地去解决目前的环境污染问题呢?结合自己在厦门大学和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的学习和科研背景,她意识到,微生物具有分布广泛、数量巨大、代谢类型多样和适应突变能力强等特点,任何存在污染物的地方都可能出现相应的降解微生物,并存在或强或弱的生物代谢降解作用,这可能作为有机污染物生物降解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她在大量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发现大部分有机化合物难以被微生物直接作为生长碳源和能源使用而被降解,共代谢是此类化合物主要微生物降解机制,但目前关于有机物共代谢的机制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她清楚认识到,深入研究共代谢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环境中共代谢条件下物质的生物降解,而且可为人类寻求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将具有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于是,她将微生物引入自己的当前科研工作中,并成功获批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与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项目1项。目前,通过较长期的系统研究,她课题组在微生物降解品种采集、特性功能研究、废水废液的微生物与植物修复、功能微生物的分子生态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领域特色,获得了同行的高度认可。2014年,她受邀在中科院地化所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环境重金属会议上作大会报告。